材料表征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冶金考古研究为例
讲座名称:材料表征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冶金考古研究为例
讲座人:李洋 副教授
讲座时间:10月10日9:30
地点:亚博足彩西大楼III区中厅
讲座人介绍:
李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工学博士,中共党员。2019年获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塔里木大学校外兼职硕士生指导老师。主要从事古代金属制作工艺研究、金属文物病害分析与保护、边疆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之子课题、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项目,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一等资助和第七批特别资助,还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专著1部。在SCI、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
讲座内容:
H3+离子被称作“星际化学的触发剂”(the initiator of interstellar chemistry),是极其重要的星际介质,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成为相关领域内实验理论研究以及天文学观测的热点。研究表明,烷烃等有机分子的双电离解离是宇宙中形成H3+离子的途径之一。然而多数分子解离形成H3+离子的截面非常小,理论上的动力学过程过于复杂,使得人们对分子解离形成H3+离子的机制了解有限。近些年来,随着实验测量的时空分辨以及计算模拟的精度不断提高,分子解离机制研究成为本领域的前沿研究之一。报告中将介绍复旦大学在带电粒子作用下分子碎裂过程,特别是碳氢分子离子中质子迁移和异构化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主办单位:光电工程学院
上一条:医工交叉论坛
下一条: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几点认识